2018-06-19

Fleabag,跟“公交车”差不多的一个词,是这部剧的女主角的外号。中译是“伦敦生活”,跟原意就差得很远了。
Fleabag是一个不太规矩的女的,单身,性生活活跃,偶尔给异性(群)发自己的下体照。跟老好人ex分分合合数次,其中一次是她趁ex睡着在旁边看着奥巴马的演讲自慰被发现。但Fleabag在前几集就解释过自己的“性冲动”,她说:“我没有性瘾,我只是很喜欢‘性行为’里那些表演、尴尬和Drama情节,还有当你意识到有人渴望你的身体的那一瞬间。对‘性行为’本身倒没什么感觉”。

Fleabag也是个生活接近崩溃的女的,最好的朋友去世,一起开的咖啡馆濒临倒闭,老妈得乳腺癌去世,姐姐与她的关系疏远而紧张,继母是个口蜜腹剑的控制狂,父亲完全接受这控制并试图在精神和生活上与自己的女儿切断联系。在她凌晨失意走到父亲家门口,敲开门陈述“我觉得我就是个变态堕落自私贪婪的伪女权穷鬼”后,他父亲回答:“嗯,你这些都遗传自你妈”。
这部剧里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荡妇?自由使用自己身体的女人就是荡妇吗?另一个是,女主角犯了错,珍爱的人因此死去了,她该如何自处?这两个问题不断交织在一起,整部剧却处理得极好。它打破第四面墙,女主角时不时在对话或做爱中途对着观众说起话来,有时候干脆就像《办公室》里的Jim一样在诡异情景发生时表情复杂地看镜头一眼。不止如此,女主角时不时的各种超现实的联想和更荒诞的现实交错出现,让这部自述式剧集所展示的精神世界更加立体和生动。

我最喜欢的两个情景,其中一个是Fleabag坐在公交上,车上的人随着背景乐的节奏在崩溃和冷静之间切换表情,而女主角看了一会儿周围然后对镜头说:“我可能要来月经了”。另一个是女主角在深夜看到一个女生独自醉倒在街上,胸脯都甩了出来,她把女生扶起来后顺便帮她把胸脯塞回衣服里去,没有真实经历的人恐怕很难想到这样可笑又令人难过的场景。
女主角的家人也都与女主角形成有趣的对比。
姐姐是一个高度焦虑的成功人士,一个要求所有事情都在正轨以至于必须要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日惊喜派对”的人。她的婚姻早就出现罅隙,继子还装疯卖傻对她处处性骚扰。当她终于得到渴望已久的升值机会可以离开伦敦的时候,却可以因为丈夫的反对就放弃机会,还声称自己必须要承担”家庭的责任”。
姐夫,一个秃顶已婚男性,会不分场合地对女性开各种恶心黄腔。从某种程度来说,姐夫跟女主角像一对镜像,然而不同的是,姐夫开性玩笑地时候没有人会指责他,而女主角就不行,只有荡妇才那么说话。

爱开黄腔的姐夫
继母,一个小有名气的女权艺术家,一个掌握了一些话语权的人。尽管她在作品里处处宣称女权,在生活里她却要求全部占有她的丈夫,中断丈夫对前妻和过去生活的回忆,对她的继女处处展示圆滑妩媚的蔑视和攻击。继母可以开自己的“性展览”,展出自己初次自慰的浴盆,展出与她生命相关的那数十个男性阴茎石膏(其中包括女主角ex的),而她的继女真正实施自己身体的权力的时候却会被周围的人称为“Fleabag”或“你是不是见到什么都想操?”。女主角从继母那里偷出来一个“裸体女人”的雕像,这雕像不断经人转手一路被送回去,姐姐又帮她偷出来送给她。在我看来这雕像象征着中产阶级女性的话语权,她们的生活更优渥,接受的攻击更少,她们所展示的女权生活与下层女性面临的困境格格不入。更讽刺的是,在继母的“性展览”上,对于她把她被偷走的雕像她的解释是:“这座被偷窃的作品象征着所有女性被剥夺的自由、幸福和身体”。偷窃者女主角本人在旁边露出一脸困惑,这些中产的可笑话术。
在女主角性开放的生活里,男人从来就不是她的核心,她逝去的女性好友Boo才是。所有与Boo有关的回忆都是甜蜜美好,与现实发生的一切穿插,Boo爱她的礼物,与她有相同的性观念,帮助她走出心理困境,其中最重要的回忆是:Boo在女主角提起一个社会新闻说某某地把一个用铅笔爆肛仓鼠的小男孩关起来了,第一反应是:“什么?为什么要把他关起来?他需要治疗!”,女主角说这男孩都爆肛仓鼠了还不关起来,Boo说:“只有不快乐的人才会去做这种事情,他犯了错,他需要帮助”。Boo是她最好的朋友,最重要的精神支持,直到她的那个错误发生,然后Boo意外去世,最后这个铅笔的回忆对女主角的存在是一个重要支撑。

和Boo在一起开的咖啡馆里
作为一个女性失败者自述,可能只有喜剧才能如此精妙地支撑整个剧集。扮演女主角的 Waller-Bridge 同时也是本剧的编剧,她的新剧《Killing Eve》,一部关于年轻女杀手和中年危机妇女的同性恋喜剧也是非常之好看,她是这么看待喜剧的:“我去咨询那些和人格失常的变态接触过的精神专家,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那些变态往往都非常幽默机智,这导致的结果是不管他们做了多伤天害理的事,一旦接触起来你都不自觉会对他们产生好感。如果有人让你惊喜,让你笑,让你毫无防备,那他就可以对你做任何事。我觉得喜剧也具备这样的力量“。
这也是我如此喜爱喜剧的原因,只有喜剧能让我大笑之余意识到其层层包袱下包裹着的悲剧内核,并且不影响我继续笑出声。